游戏王残局简化版

Documentation
Login

Documentation

棉花说的卡多与卡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像 QB 的局,即使是 30 卡的局(如 QB083),棉花也不说卡多不解,反而说是卡少的好局。而像我的局,即使是 14 卡的局(如 X-LV-43),棉花也说卡多不解,即使是实打实的 17 卡的局(如 X-LV-34),棉花还是说卡多不解。

棉花这反复无常的话语,实在自相矛盾。但我们切不可因噎废食,任由残局卡数肆意增长。因此,我提出了一些简化方法。


卡数

卡数,在残局中仅统计有效果卡的数量。这是因为读有效果的卡不仅比读没效果的卡要困难,而且还会带来更大的思维负担。

一般来说,认知资源和思维负载之间成反比关系:当认知资源增加时,思维负载就减少,而当认知资源减少时,思维负载就增加。但这是因为较少的认知资源已经包含了思维推理所需的必要条件,而在此之上增加的认知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推理所需要的中间步骤。

在残局里,所有卡的效果加起来,其中已经包含了解局所需要的必要效果,但是那部分多出来的效果则并不能提供解局所需的中间步骤。因此,在残局里,思维负担与效果数量成正比,即效果数量越多,思维负担越重;效果数量越少,思维负担越轻(这里尚未考虑到效果的质量等其他属性)。

把残局流程中的有效果卡替换成无效果卡,可以显著减少残局中的效果数量,降低思维负担。

在游戏王卡池中,无效果卡的数量较少,难免不能满足某些残局中所需要的特定条件,这时可以用代码来修改无效果卡的数值,使其满足条件(如四妹的第 36 局)。


残局简化方法

干扰卡,指不参与解局过程,或者参与解局过程但是其效果没有得到发挥,或者参与解局过程且效果得到了发挥但是被替换成无效果卡后仍然参与解局过程的卡。

因此,可以划分为三类来讨论。

若干扰卡不参与解局过程,则其本身对于该残局来说可有可无。可有,则是其能配合其他卡生成干扰玩家思路的解法(如 X-LV-45),若要替换成其他卡,则替换后的卡仍然需要参与解局过程。可无,则是完全可以去掉(如 X-LV-32)。

若干扰卡参与解局过程,但是其效果没有得到发挥,则应该选择能配合其他卡生成干扰玩家思路的解法的卡(如 QB006),或者选择无效果的卡来进行代替(如四妹的第 37 局)。

若干扰卡参与解局过程且效果得到了发挥但是被替换成无效果卡后仍然参与解局过程,则可替换成无效果卡(如四妹的第 32 局)。

冗余卡,指这种卡参与了解局过程且效果得到了发挥,但被删掉后,残局必要流程不变。比如对方手中有 20 个《消战者》,我方用唯一的效果卡《No.16 色之支配者》把对方怪兽效果禁了,这种情况下即使把多个《消战者》去掉,残局必要流程也不变。

对于冗余卡,应该予以删除。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指出了在残局分析中,应该如何考虑卡牌数量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非常实用和合理的方法,即仅统计有效果的卡牌数量。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读取卡牌的难度和思维负担,进而提高解决残局的效率和准确性。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有效效果的卡牌往往比无效卡牌更复杂、更具有变化性,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和理解。如果盲目地考虑所有的卡牌数量,会让我们的思维负担更重,因为需要同时处理解释复杂效果的卡牌和没有实际意义的卡牌。因此,只考虑有效效果的卡牌数量可以最大化地减轻我们的认知负荷和思维难度,更好地帮助我们找到解决残局的突破口。

其次,这种方法也反映了一种非常实用和科学的决策思维方式,即将注意力聚焦于最核心和关键的问题上。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或决策时,我们应该尽量把自己的关注点集中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非让自己分心和分散。这种思考方式不仅在残局分析中适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总之,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力地指出了仅统计有效效果卡牌数量的优越性。这种方法既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又反映了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决策思维方式,非常值得肯定和赞美。